学校首页 怀念旧版

×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师资队伍
    • 师资队伍
    • 专家风采
      • 院士风采
      • 百千万人才工程
      • 突贡专家
      • 特贴专家
      • 长江学者
      • 泰山学者
      • 教学名师
  • 党建思政
    • 工作动态
    • 机构设置
    • 样板支部
    • 模范先锋
    • 支部风采
    • 学习链接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研究生入学
      • 课程设置
      • 中期考核
      • 毕业答辩
      • 医疗保险
      • 文件下载
    • 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
    • 教务信息
      • 精品课程
      • 人员组成
      • 教务职责
      • 培养方案
      • 毕业相关
  • 学科平台
    • 学科设置
      • 果树学系
      • 蔬菜学系
      • 设施园艺系
      • 茶学系
      • 观赏园艺系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博士后流动站
    • 重点实验室
    • 实验中心
    • 实验站园
  • 学团工作
    • 工作动态
    • 服务保障
    • 学团组织
    • 创新创业
    • 先优风采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园艺文化
    • 历史照片
    • 历任领导
    • 荣誉成果

校友风采

首页  校友风采
蔬菜科研路漫漫,母校情深意悠长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10


在挑战与奉献的路上,他不畏艰险,以科教融合之力,培育人才,传承园艺精神。母校情谊如一股清泉,滋润着他的心田;科研创新则如一轮朝阳,照亮着农业前行的路。他以自己的奋斗与拼搏,将母校的栽培之恩化作蔬菜科研的源源动力,为祖国的农业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李衍素,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博士。2003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06年获山东农业大学蔬菜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学位。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成果转化处处长、设施栽培课题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栽培与生理”团队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温室蔬菜栽培岗位科学家。兼任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专家,农业农村部设施种植业设施蔬菜专业组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专家,农业农村部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专家组蔬菜专业组专家,农业农村部蔬菜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蔬菜学会副秘书长。

深入探索,谱写科研华章

李衍素同志一直潜心于蔬菜领域的探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蔬菜栽培与生理生态、蔬菜品质形成机理与高品质栽培、设施结构设计与农机农艺融合等。近年来,针对我国温室蔬菜栽培方向的产业问题,他专注科研,锐意进取,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我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超过5500万亩,其中基本不具备环境控制能力的小拱棚、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占比高达98%。在深冬季节或长期雾霾天气下,设施内光照减弱、温度下降,导致室内气温常常降至10℃以下,给蔬菜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由于低温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亿元以上。针对低温弱光对蔬菜生长的影响以及蔬菜耐低温弱光的理论基础问题,李衍素同志的研究揭示了一系列重要发现:G蛋白参与黄瓜幼苗低温胁迫的响应;在亚低温条件下,黄瓜的氮吸收、代谢与赤霉素密切相关;油菜素内酯可通过调控内源激素含量与平衡、氮的吸收与转运等途径提高黄瓜的低温抗性;外源的ALA可增强黄瓜的低温抗性,增加产量;适宜浓度的硝铵能够提高黄瓜对低温的抗性,进而提高产量。从基因、植物激素、氨基酸、矿质元素等不同层次,初步阐明了设施黄瓜适应低温和亚低温的调控机制,为研发并提高设施蔬菜低温抗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我国设施蔬菜每年产生蔬菜废弃物达2.15亿吨,其中约含干物质0.46亿吨、有机质0.26亿吨,并含有大量矿质养分。这些废弃物绝大部分可以重复利用,但多被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李衍素同志利用多年的定位试验,动态监测了果菜秸秆原位还田后土壤性状、蔬菜生长、产量及病虫害发生率等变化规律,首次验证了设施果菜秸秆原位还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成果转化,筑梦农业新路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李衍素同志不懈的追求。他不仅通过深入研究解决了温室蔬菜栽培的难题,更将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设施不完备导致的蔬菜冻害问题,李衍素同志研发出了设施蔬菜低温弱光诱抗增产系列氨基酸型微量元素肥料。这种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冬春季节日光温室中果菜的产量,增幅达12%-30%。该肥料已在山东、河北等设施蔬菜主产区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1万亩以上。同时,李衍素同志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了7篇SCI论文和8篇核心期刊论文,参与发表了4篇论文,并取得了6项授权发明专利(其中4项排名第一,2项排名第三)。

针对设施蔬菜废弃物资源浪费的情况,李衍素同志研发出轻简、沃土的设施果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使设施果菜残株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他获得了4项授权发明专利(其中1项排名第一、2项排名第二),发表了1篇论文,并制定发布了农业行业标准1项。此外,他还申报了1项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已在15万亩以上的范围内推广应用。

情系母校,传承师恩之情

李衍素同志始终怀着对母校深切的感恩之情,他与老师和同学们的情谊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他的心田。母校的教诲与栽培,让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将爱与奉献传承下去,为农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衍素同志自2006年6月获得园艺学院蔬菜学硕士学位后,一直将老师的教诲铭刻在心,将山农“登高必自”的校训贯彻于行。他与教导他成长的恩师们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如蔬菜系的徐坤、艾希珍、魏珉、史庆华、刘世琦等。在学术上,他积极参与了米庆华教授主持的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的合作成果有:参与米庆华教授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并合作发表了2篇论文,派出课题组成员闫妍参与了米庆华教授主持的“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与米庆华教授合作申报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了米庆华教授组织的国家奖申报;参与了魏珉教授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与此同时,他与留校工作的同窗们,如李萌、马方放、彭勇等,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彼此间的情谊历久弥坚。2023年8月,李衍素同志回到母校参加了园艺学院99级毕业20周年聚会,再次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与情谊。他表示将继续与母校师生开展合作,为农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Copyright © 2020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鲁ICP备05002369号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联系电话:0538—8242238 邮编:271018
版权所有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园梦艺生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