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怀念旧版

×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师资队伍
    • 师资队伍
    • 专家风采
      • 院士风采
      • 百千万人才工程
      • 突贡专家
      • 特贴专家
      • 长江学者
      • 泰山学者
      • 教学名师
  • 党建思政
    • 工作动态
    • 机构设置
    • 样板支部
    • 模范先锋
    • 支部风采
    • 学习链接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研究生入学
      • 课程设置
      • 中期考核
      • 毕业答辩
      • 医疗保险
      • 文件下载
    • 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
    • 教务信息
      • 精品课程
      • 人员组成
      • 教务职责
      • 培养方案
      • 毕业相关
  • 学科平台
    • 学科设置
      • 果树学系
      • 蔬菜学系
      • 设施园艺系
      • 茶学系
      • 观赏园艺系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博士后流动站
    • 重点实验室
    • 实验中心
    • 实验站园
  • 学团工作
    • 工作动态
    • 服务保障
    • 学团组织
    • 创新创业
    • 先优风采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园艺文化
    • 历史照片
    • 历任领导
    • 荣誉成果

师资力量

首页  师资力量
陈学森
发布时间:2017-04-12 浏览次数:30449

 

陈学森:男,1958年10月10日生,山东临沭县人。果树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及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现任果树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果树学报》及《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等编辑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林果分团团长,山东省十强产业智库专家,山东省人大农村与农业委员会顾问。

三寸讲台 近40年来,始终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创建了稳定务实、综合高效、学生能进、能看、能学、能做的校内外教学科研基地,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本科生教材、研究生试材和农民培训素材,培养各类创新人才;立足三寸讲台,先后讲授《果树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和《果树种质资源学》,主编《植物育种学实验》、《植物育种学》及《园艺植物育种学》等全国高等学校农林规划教材;先后培养博士后4人,博士26人,硕士57人,2015年被评为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2021年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科研方向 近40年来,始终坚持落叶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这一稳定的研究方向,矢志不渝。

科研思路 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术研究及理论创新,也是能力培养的具体体现;而果树产业的转型升级及国家关于“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都要求科技人员加强技术创新。因此,作为农业高校的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工作者,要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高校四大职能的同步提升,必须坚持将产业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申报科研项目,坚持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坚持良种与良法配套,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创新人才,坚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民的经济效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挂在枝头上,写在农民的笑脸上,努力践行“服从国家利益,解决科学问题”的国家科技政策,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科研成果 发现新疆是世界栽培苹果等多种落叶果树的起源演化中心和品质育种的基因库。为此,带领团队潜心新疆落叶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39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和97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及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等多项科研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Physiology》、《The Plant Journal》及《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64篇,其中SCI收录93篇;获国际发明专利1件,中国发明专利44件,育成水果新品种20个;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山东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技术成果累计推广应用800余万亩,取得显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我国落叶果树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代表性成果之一: 苹果优质高效育种技术创建及新品种培育与应用

苹果是我国落叶果树的第一水果,栽培面积与产量均占世界的50%以上,年产总值达2100亿元,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针对特色多样化品种缺乏及主栽品种‘红富士’着色等性状需要改良等问题,以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评价挖掘与创新利用为重点,以“高类黄酮(红肉和红皮)”为主线,历经16年联合攻关,形成了“理论、技术、品种和产品”的系统创新成果:

一、构建了苹果资源与育种的理论体系

 1.苹果起源演化和驯化机理(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

2.苹果高类黄酮形成机理(The Plant Journal,2017)

3.苹果红色芽变分子机理(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20)

4.苹果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特点(中国农业科学,2014)

5.逆境调控苹果着色和类黄酮合成机理(Plant Cell Environ,2019; Plant Physiol,2020)

二、创建了苹果优质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1.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ZL201510428448.8)

2.高类黄酮苹果优异种质CSR6R6创制与应用(ZL201611138572.1)

3.一种易着色苹果品种培育法(ZL201510890141.X)

4.三选二早一促的苹果育种法(ZL201310205419.6)

5.基于MYB1甲基化水平检测的苹果精准芽变选种法(ZL201710092300.0)

三、育成了红皮和红肉特色多样化苹果新品种及山农酥梨

    利用苹果品种自然变异,育成了‘龙富’等系列苹果优质红色芽变新品种,均已成为最受市场欢迎的苹果品种(图1)。

图1 ‘长富2’(第2代)和‘烟富3’(第3代)及其红色芽变新品种‘龙富’(第5代)和‘元富红’(第4代)苹果

利用创建的苹果优质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及杂种二代分离群体,育成了酸甜可口、易着色可免套袋的‘幸红’‘福红’‘美红’‘满红’等红肉苹果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红肉苹果品种的空白,市场前景广阔(图2)。

图2“幸福美满”高类黄酮(红肉)苹果系列新品种果实特征

利用 “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 等红肉苹果育种技术,以遗传背景复杂、含有新疆‘库尔勒香’梨血缘的‘新梨7号’为亲本,育成了个大、核小、皮薄、肉细、汁多、味甜、好吃、耐贮、极晚熟、抗氧化梨新品种‘山农酥’,能满足高端鲜食市场周年供应需求,解决了新疆‘库尔勒香梨’个小核大、安徽‘砀山酥梨’肉质粗、河北‘鸭梨’近果核处有酸味及山东‘莱阳慈梨’皮厚不耐贮等传统地方名产品种的缺陷,超亲遗传或杂种优势明显,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50元一个,发展势头强劲,推动了中国梨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图3,4)。

‘山农酥’梨育种案例充分说明,“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 等红肉苹果育种技术具有普适性。

图3 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ZL201510428448.8)及‘山农酥’梨和‘美红’苹果系谱图

图4 ‘山农酥’梨及其亲本果实特征

四、创建了苹果新品种配套高效栽培与加工技术体系

1.苹果重茬障碍绿色防控技术(ZL201510690000.3,ZL201611250839.6)

2.果园生草地力培肥技术(ZL201610005415.7)

3.三位一体的中国式苹果省力高效栽培技术(ZL201510990112.0)

4.果树三芽二度一单轴快速整形早期丰产栽培法(ZL201510780001.7)

5.针对加工型苹果新品种‘满红’,按照“纯天然、无添加”的新理念,研发了高类黄酮苹果酒加工新设备、新工艺和新产品,既含有类黄酮成分和浓郁果香,又具有白酒口感,为减少白酒加工粮食消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ZL201710081043.0,ZL201710135643.6 ZL201710524303.7,ZL201710522666.7)(图5)。


图5 ‘龙富’苹果二年生苗定植“当年成花、第二年结果、第四年丰产”及‘成纪1号’无支架栽培模式


该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之二:核果类果树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采用同样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良法配套”研究思路,系统研究了新疆杏和野生樱桃李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创建了有性杂交与胚培有机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育成了包括第一个胚培早熟杏品种在内的优新品种8个,实现了新疆野生樱桃资源的品种化及300余万亩南疆杏的良种化,有力促进了我国核果类果树产业技术进步,使核果类果树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树种和支柱产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图6)。


图6 极早红杏与对照(A)、新世纪杏开花晚(B)成熟早(C)、红丰杏(D)、山农凯新1、2号(E、F)、泰山蜜脆(G)和岱红(H)及沂蒙霜红桃极晚熟(I)、果个大(J)

该成果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专著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课题组近40年来有关新疆红肉苹果、库尔勒香梨、南疆杏及野生樱桃李等新疆落叶果树种质资源评价挖掘与创新利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提炼与总结,撰写完成了“落叶果树种质资源——理论与实践”学术专著一部,包括上篇资源与育种的理论基础、中篇育种技术及优质品种及下篇配套栽培与贮藏加工技术,共九章50余万字,将在科学出版社出版。

代表性科研项目

 1、苹果高类黄酮优异种质创制及其类黄酮代谢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新疆野苹果遗传变异与核心种质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苹果果实质地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新疆红肉苹果杂种一代红肉株系类黄酮和着色差异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杏品种自交不亲和强度差异的分子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6、中国杏种质资源基因进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7、优质多抗蔬菜和果树分子与细胞品种创制,国家“863”重点项目

 8、我国重要野生果树资源的收集、评价与优异种质创新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9、胚培早熟杏新品种新世纪与红丰中试与示范,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0、优质高产抗病水果新品种选育,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重大课题

 11、山东水果创新团队,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项目

 12、苹果新品种‘龙富’和‘山农红’中试与示范,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代表性研究论文

 1.Genome re-sequencing reveals the history of appleand supports a two-stage model for fruit enlargement, 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

 2..Methylation of MdMYB1 locus mediated by RdDM pathway regulates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in apple,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20

 3. HEAT SHOCK FACTOR A8a Modulates Flavonoid Synthesis and Drought Tolerance, Plant Physiology, 2020

 4.MYB12 and MYB22 play essential roles in proanthocyanidin and flavonol synthesis in red-fleshed apple (Malus sieversii f.niedzwetzkyana), The Plant Journal,2017

 5.The proanthocyanidin-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MdMYBPA1 initiates anthocyanin synthesis underlow-temperature conditions in red-fleshed apples,The Plant Journal, 2018

 6.Ethylene increases the cold tolerance of apple via the MdERF1B–MdCIbHLH1 regulatory module,The Plant Journal, 2021

 7.The B-Box zinc finger protein MdBBX20 integrates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in response to 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low temperature,Plant Cell Environment,2019

 8.Genetic Diversity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Xinjiang Wild Apple (Malus sieversii),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07

 9.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in Apricot (Prunus armeniaca L.) Cultivars Revealed by Fluorescent-AFLP Markers in Southern Xinjiang, China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2007

 10.Genetic Structure of Malus sieversii Population from Xinjiang,China, Revealed by SSR Marker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2007

 11.当今世界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苹果高效发展意见,果树学报,2010

 12.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与提升实践,中国农业科学,2015

 13. 新种质创造支撑果品产业升级——红肉苹果和‘库尔勒香梨’种质资源利用以及‘红富士’芽变选种案例分析,果树学报,2021

 14.新疆落叶果树种质资源评价挖掘与创新利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1

 15. 持续多代芽变选种及其芽变机理揭开‘红富士’在我国苹果产业独占鳌头的谜底,中国果树,2020

 16. 芽变选种推动世界苹果和柑橘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案例解读,中国农业科学,2022

 17.我国苹果产业节本增效关键技术Ⅰ:易着色功能型苹果新品种培育及无袋化栽培技术,中国果树,2017

 18. 中国苹果产业节本增效关键技术Ⅱ:现代宽行高干省力高效栽培模式创建技术,中国果树,2017

 19.我国苹果产业节本增效关键技术Ⅲ:果园生草培肥地力技术,中国果树,2017

 20. 我国苹果产业节本增效关键技术Ⅳ:苹果高效平衡施肥技术,中国果树,2017

 21.我国苹果产业节本增效关键技术Ⅴ:苹果连作障碍防控技术,中国果树,2017

 22.仁果类果树资源育种研究进展Ⅰ:我国梨种质资源、品质发育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23.仁果类果树资源育种研究进展Ⅱ:苹果种质资源、品质发育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

 24.中国果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之我见Ⅰ:中国果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卡脖子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中国果树,2019

 25.中国果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之我见Ⅱ:以优质、晚熟、耐贮品种为主的品种结构助力我国苹果和梨产业高效发展,中国果树,2019

 26.中国果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之我见Ⅲ:三位一体的中国式苹果宽行高干省力高效栽培法推动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中国果树,2019

 27.中国果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之我见Ⅳ:服务乡村振兴,果树资源育种研究必须坚持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良法配套,中国果树,2019

 28.‘红富士’与新疆红肉苹果的评价挖掘及创新利用— 培育幸福美满,助力健康中国,服务乡村振兴,中国果树,2020

  代表性发明专利

1.Application of high flavonoid elite germplasm ‘CSR6R6-777’infunctional apple breeding,专利号PCT/CN2017/103348

2.获自功能型苹果的黄烷醇和花青苷调控蛋白MsMYBPA1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专利号ZL201710249645.2

3.获自功能型苹果的黄酮醇调控蛋白MsMYB2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专利号ZL201610301361.9

4.获自功能型苹果的黄烷醇调控蛋白MsMYB12L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专利号ZL201610300919.1

5.“三选两早一促”的苹果育种法,专利号ZL201310205419.6

6.高类黄酮优异种质‘CSR6R6-777’在功能型苹果育种中的应用,专利号ZL201611138572.1

7.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专利号ZL201510428448.8

8.一种易着色苹果品种培育法,专利号ZL201510890141.X

9.持续多代芽变选种及其与杂交育种联合对苹果红色性状持续改良的方法,专利号ZL201710092300.0

10.一种适用于高类黄酮苹果新品系的组培快繁法,ZL201710236032.5

11.果树“三芽二度一单轴”快速整形早期丰产栽培法,专利号ZL201510780001.7

12.三位一体的“中国式苹果宽行高干省力高效”栽培法,专利号ZL201510990112.0

13.果园种植长毛野豌豆的培肥地力法,专利号ZL201610005415.7

14.一种功能型苹果酒的多功能酿酒分馏器,专利号ZL201710081477.0

15.一种功能型苹果酒的多效冷凝烤酒器,专利号ZL201710081388.6

16.一种甜高型高类黄酮苹果酒酿制方法,专利号ZL201710524265.5

17.一种甜柔型高类黄酮苹果酒酿制方法,专利号ZL201710522619.2

18.一种甜低型高类黄酮苹果酒酿制方法,专利号ZL201710524304.1

19.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核果类果树新种质的三级放大法,专利号ZL200310105489.0

20.梨优异加工品质新品种的创制与应用,ZL201710356335.0

  代表性水果品种

1.高类黄酮苹果新品种‘幸红’,良种编号鲁 S-SV-MD-010-2019

2.高类黄酮苹果新品种‘福红’,良种编号鲁 S-SV-MD-008-2018

3.高类黄酮苹果新品种‘美红’,良种编号鲁 S-SV-MD-010-2018

4.高类黄酮苹果新品种‘满红’,良种编号鲁 S-SV-MD-009-2018

5.短枝型苹果新品种‘龙富’,良种编号鲁农审2012054号

6.晚熟苹果新品种‘山农红’,良种编号鲁农审2013051号

7.早熟苹果新品种‘泰山早霞’,良种编号鲁农审2008062号

8.极晚熟梨新品种‘山农酥’,良种编号鲁农审2015064号

9.胚培早熟杏新品种‘新世纪’,良种编号国S-SV-PA-021-2007

10.极晚熟桃新品种‘沂蒙霜红’,良种编号鲁农审2010080号

11.甜樱桃新品种‘泰山蜜脆’,良种编号鲁农审2011048号

12.樱桃李新品种‘森果佳人’,良种编号鲁农审2011050号


在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方向,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3-4名,欢迎咨询并加盟本课题组。

联系方式:

电话:0538-8249338

邮箱: chanyetixi@163.com

办公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22


Copyright © 2020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鲁ICP备05002369号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联系电话:0538—8242238 邮编:271018
版权所有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园梦艺生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